欢迎访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委研工部 > 创新工程 > 社会实践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 来源:

各学院、全体研究生: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三高四新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开展2022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暑期实践”)。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总体原则 

  1. 提高站位,突出主题。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引领青年凝聚强大青春力量。 

  2. 立足实际,就近就便。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3. 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选派教师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4. 创新载体,务求实效。鼓励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云实践”。进一步严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注重将知识运用转化、社会服务落到实处。 

  三、活动时间 

  2022年6-8月。 

  四、团队组建 

  本年度暑期实践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组建、立项团队。主要团队类型如下: 

  1.理普及宣讲团。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2.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3.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省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4.教育关爱服务团。重点围绕《“青春湘伴”湖南共青团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方案》,开展“十个一”活动,关注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和培训、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敬老孝亲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学校、不良行为青少年、残障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特殊群体。 

  5.送法下乡实践团。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重点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扫黑除恶、防范非法集资、预防电信诈骗、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毒品预防、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和妇女权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援助长江保护、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民族宗教、防邪反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 

  6.博士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聚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围绕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内容开展实践,用专业技术服务湖南乡村振兴。博士团实践地点为学校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点——保靖县阿扎河村,优先重点资助。  

  2021年立项团队、但因疫情未开展活动的团队可继续优化人员和方案,重新提交申报材料,优先立项。 

  五、专项活动 

  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中央继续联合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专项活动。相关活动申报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查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知》,根据实际,主动对接联系有关地方或单位积极申请参加专项活动。有关地方团组织、单位将为实践团队提供支持。 

  六、工作方案 

  1.项目申报:(截至6月20日) 

  1)自主申报。鼓励跨学科、跨学院组队,每队人数不超过8人,博士团不超过12人(负责人需为在读博士生,团队博士生人数至少占比50%),组队后需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填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报各学院汇总,同时扫描下方二维码填报基本信息。 

 

  1)学院推荐。各学院根据申报限额,择优按序推荐申报项目。填报《2022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汇总表》(附件2)。 

  2)网络报备。各学院于6月30日前组织实践团队在团中央的“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上(http://sxx.youth.cn/)进行团队信息报备。具体流程见网站说明。未登记报备的团队,不能申报团中央相关奖项遴选。  

  2.项目遴选立项:(6月下旬)立项资助15-20支团队,其余项目可作为自筹经费项目一并立项。 

  3.组织实施:(7月-8月中旬) 

  各队根据自己拟定的计划,选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方式,做好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活动期间,各团队要及时向学校反馈活动情况,通报活动信息,扩大活动影响。活动结束后,各团队要请服务对象或单位开具实践活动证明材料,对本次活动进行评议并认真撰写总结报告。 

  各学院要对团队项目开展进展和成果进行及时及时宣传报到,主动联系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力。“林大研声”微信公众号接受各实践团队推文投稿,每个实践团队限一篇活动总稿。投稿要求另行通知。 

  各实践团队须组织所有参加暑期实践的研究生签署安全责任协议书(附件3),安全责任协议书一式三份,一份研工部备存,一份学院备案,团队自留一份。 

  4.总结表彰阶段:(8月下旬) 

  8月19-21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各实践团需提交项目总结材料电子档和纸质档各1份提交材料包括:  

  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验收申请书》(见附件4,仅纸质版1份)  

  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报告》(附件5,报告内容格式仅供参考,电子版+纸质版各1份)。  

  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队优秀个人推荐名单》(附件6, 项目负责人亲笔签名,仅纸质版,先进个人比例严格控制在团队研究生成员总数40%以内,如超额则按推荐顺序由前到后依次取足名额。  

  ④参与优秀团队的申报须填写《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团队奖申报表》 (见附件7,仅纸质版)  

  ②-③纸质材料依序装订成册。 

  研工部邀请专家评委对各实践团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评估,核定项目等级。 设立“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团队”、“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实践报告”和“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项,用于表彰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 同时,学校将选送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参加团中央和团省委“三下乡”活动评比。 

  视情况组织召开研究生暑期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展出优秀实践成果。 

  七、有关要求 

  1.拓展渠道,扩大影响覆盖。学院、团队主动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加强有形有效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引导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要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可结合实际开展“云调研”、“云实践”、“云直播”等活动。实践结束后,各团队要撰写“我的实践故事”,汇总实践中的难忘经历,与调研报告及总结材料一齐上交。 

  2.确保活动实效性和安全性。各学院在活动组织实施中要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可与专业实践教学适当结合,主动争取导师、学院领导支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八、资料报送方式 

  所有材料均以学院为单位报送。 

  纸质材料报送至致远楼307,电子资料发送至ZYL307@126.com    

    

     研究生工作部 

  2022年6月8日 

    

  附件: 

    

  附件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立项申报书 

  附件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汇总表 

  附件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活动安全协议书 

  附件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验收申请书 

  附件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报告 

  附件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队优秀个人名单 

  附件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团队奖申报表 

 

 

  

  各学院申报项目限额 

序号 

单位 

申报限额 

1 

林学院 

11 

2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4 

机电工程学院 

4 

5 

物流与交通学院 

3 

6 

风景园林学院 

7 

7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4 

8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6 

9 

土木工程学院 

5 

1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6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2 

理学院 

2 

13 

商学院 

10 

14 

经济学院 

6 

15 

外国语学院 

3 

16 

旅游学院 

3 

17 

政法学院 

2 

18 

音乐学院 

1 

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附件1-7.zip